当前位置: 小金属 > 详情
冬奥周报|“冰殿”变装、5G科技赋能 冬奥准备工作已就绪
2021-10-29 17:17:44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编者按: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世界目光也将再次投向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冬奥筹办步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以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乘势而上,“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冬季夏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冰雪产业迸发活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前景十分广阔。4月10日,恰逢冬奥倒计时300天,人民网推出“冬奥倒计时”栏目,为冬奥筹办冲刺阶段加油鼓劲,共迎一年后的精彩华章!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发布

10月26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发布。

冬奥周报

北京冬奥会奖牌正面。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发布

冬奥周报

志愿者形象照。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制服装备正式发布。这套制服装备前后进行了8轮版型优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科技含量,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将功能性、民族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

5G科技赋能 智慧冬奥闪耀科技之光

在位于北京首钢园区的云转播中心展示区里,云转播平台、自由视角观赛、5G背包等项目依次呈现,记者还可以亲自试用无人混合采访项目,感受超低时延的“隔屏对话”效果。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云转播科技公司共为冬奥各项测试赛完成转播37场、3000分钟比赛,服务14场无人混合采访、7场远程新闻发布会,为北京冬奥会主运行中心提供5路视频供大屏调度,平均每日上屏时间600分钟。

冬奥周报

园区内无人售卖车。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走在首钢园区道路上,无人驾驶车和路边的无人售货车随处可见,同时,这些“无人汽车”还可根据路况和人群聚集情况自己调整路线,随时满足游客需求。

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教授刘琪介绍:“目前已经在冬奥首钢园区完成了5G车联网通信网络、‘5G+北斗’高精定位网络部署,该系统覆盖首钢园区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了传输时延小于10ms,可满足车辆0.1米级的室内外连续高精度定位需求,目前已在首钢园区实现对接4种车型,可实现无人接驳摆渡、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10大业务场景的示范运营,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次将L4级无人接驳摆渡、自主泊车、无人配送等智能车联网业务整体应用于奥运场景,为冬奥会不同人群提供绿色、高效、安全的出行体验。”

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揭幕

10月26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正式揭幕。即将成为“双奥之城”的北京有了“双奥公园”——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两园相映成辉,为北京打造了靓丽的名片。

在各方的努力下,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落户首钢园区。国际奥委会于今年1月4日批准使用“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的名称。园区总占地面积171.2公顷,其中包括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北京冬奥会主运行中心等多个赛事运行中心、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场馆群、金安桥数字智能产业集聚区、服贸会场馆群等建筑。

“冰殿”首都体育馆全方位“变装”

最近几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都在同一个场馆进行,由于这两项比赛对冰面和体育展示的要求截然不同,也对场地的运行者提出了极高要求。北京冬奥会,这个重担落在了有“冰殿”之称的首都体育馆身上。

冬奥周报

国家速滑馆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0月24日结束的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和一周前的国际滑联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作为“好运北京”北京冬奥会的测试赛,就让首都体育馆进行了一次大考前的“摸底考”。10月17日,国际滑联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结束,10月21日,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的比赛即迅速打响。仅仅间隔了四天的时间,首都体育馆就要经历一次全方位的“转换”,这些变化又是怎么完成的呢?

“花样滑冰要求冰面软一点,短道则需要硬一点的冰面。”首体场地转换项目负责人申鸰说。“一点”究竟是多少?“确切来说,花滑需要的制冰温度在-3到-4摄氏度,冷了容易碾崩,热了水汪汪的,运动员会觉得冰刀拔不出来,影响起跳;而短道需要-6到-7摄氏度,硬一点的冰面能给长刃提供更好的力度支持。”

申鸰表示,鉴于这两个项目对冰面的要求不同,现在首体冰面采取了一个综合的措施,冰面厚度都是五厘米,通过调节温度来达到这两个项目的需求。冰面的厚度不变,把温度降得更低来短道速滑,之后升高一些来满足花滑。“这是我们制冰师提出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在平昌和索契冬奥会上也是这样实施的。”申鸰说。

冰雪运动在各地蓬勃开展

10月,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激战正酣。10岁的小球员田锦澎第三次代表所属俱乐部参加联赛。他已经练习冰球4年了,不论春夏秋冬,田锦澎每周都会进行4—5次的冰球训练。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经过14届比赛的打磨,赛事规模已扩大了70多倍。今年共有来自全市25个俱乐部的256支队伍、近3600名小球员参赛,参赛队伍数量及参赛人数再创新高。

“北京冬奥会就要来了,能在家门口见证,我觉得特别幸运。”比赛结束,满头大汗的田锦澎眼睛亮了起来。说起未来,他说:“会一直坚持下去,让冰球陪伴我不断成长。”

随着北京冬奥会脚步的日益临近,冰雪运动在各地蓬勃开展,“唱响了四季歌”,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走向现实。

如今,以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着力推进,各种冰雪赛事在大江南北举办、专业冰雪场地次第落成、群众冰雪活动火热开展,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云南会泽大海草山滑雪场、轿子雪山滑雪场相继建立,依托旅游资源,融体于旅,吸引游客;腾冲启迪冰上运动中心利用地形优势,建成集花滑、速滑、滑冰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当南方也有冰场、雪道,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脚步就不会停歇。

北京冬奥会《防疫手册》发布

北京冬奥组委25日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以下简称《防疫手册》)。《防疫手册》分两本,一本面向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另一本面向所有其他利益相关方,为其提供了全面的防疫指导,有助于涉奥人员为前往和抵达中国、参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及离开北京做好准备。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表示:“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结合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吸收近期国际体育赛事的重要经验,共同制定了《防疫手册》。”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说:“手册的制定,是各方共识的体现。手册坚持把运动员等参赛各方和中国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借鉴了世界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结合了中国的防疫政策。希望各方都能遵守和落实,共同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隆重举行

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运动员、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代表欢聚一堂,洋溢着一派欢乐喜庆氛围。韩正和中国首位冬奥冠军、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中国游泳奥运冠军张雨霏一同开启装置,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精彩亮相。

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奖牌设计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圆环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冬奥会的特征,祥云纹传达吉祥的寓意。

从基础设施到疫情防控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情况。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明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

张建东谈到,所有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场馆,在满足办赛要求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三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已经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无障碍设施环境进一步提升,全面满足冬残奥会的要求。(人民网综合)

关键词:

上一篇:水墨动画《奇迹 有密码》之“抗洪抢险 坚持战斗”
下一篇:保护生物多样性 捍卫人类医药库

最新资讯